历史沿革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起始于1951年建立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化学科”,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学科。学科于1984年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7个。作为基础支撑的本科专业建设方面,化学工程与工艺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学科为自治区化学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科定位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稀土新材料、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产业链发展需求,以推动自治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煤基固废利用、化工新材料、生物发酵与绿色生产、低阶煤利用、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等领域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工程项目示范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努力打造煤基固废与化工污染控制、催化材料及绿色催化过程、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转化、生物发酵与绿色制造、低阶碳质资源高值化利用以及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等6大学科方向,为自治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发挥高等学校智库作用。
师资队伍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已建成一支学缘、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学术骨干,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学术思想活跃的人才队伍。学科现有教师1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3%,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70%,其中获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自治区突贡专家4人,自治区杰出人才4人,教育部优秀人才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获得者16人,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15人,自治区级人才团队10个。柔性引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崔占峰教授。人才队伍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人才培养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完善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科紧盯国家、自治区战略发展需求,聚焦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紧密围绕自治区“8大产业集群”和“16条产业链”,结合学科特色和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坚定正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的创新性研究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51人,硕士研究生145人,近五年40余人次荣获校级或自治区级优秀学位论文。培养的学生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自治区金奖,首届“捷安杯”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技能比赛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在化工设计大赛、化工实验大赛、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育人效果显著。
科研平台
学科现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14个,校级科研平台3个,与企业共建珂玛-工大聚维酮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心1个。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建成了分析测试中心,现有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核磁共振仪、高分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等高端分析表征仪器,总价值达1亿元。以上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成果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7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级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省部级团队及项目经费6100余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实现了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Green Chemistry、Fue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成果的常态化,其中ESI前1%和3%高被引论文2篇,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主体的工程学科进入学科全球ESI排名前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主编标准2项、参编标准2项;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7部。在煤基固废高效循环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生物发酵绿色转化、新型绿色化工催化剂、新能源光电催化材料、低阶碳质资源功能化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与久泰集团、博源集团、翱华设计院、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能准能集团、天皓集团等相关企业行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联合30余家企业建立了内蒙古新型化工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
标志性科研成果
1.煤基固废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张永锋教授团队围绕工业固废制备纳米微孔环境材料、纳米微孔环境材料改性与造粒及其相关应用技术和煤基固废制备肥料利用技术及水处理相关技术应用,开展了系统性创新研究。相关成果基于内蒙古地区工业固废资源,制备了纳米微孔环境材料,同时利用煤基固废制备了生物地质肥料。成果由深圳伊晨环境科技公司投资1亿元在蒙西工业园建设年产1万吨工业固废生产功能环境材料示范生产线。依托“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成果,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成果转化,该项成果转化费1000万元,创下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单项合同金额最高记录,是学校转化的首个千万级科技成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转化,更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服务自治区“五大任务”落实的具体举措。
2.玉米皮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关键技术:刘占英教授围绕生物发酵和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开展了系统研究,发酵企业玉米皮固废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关成果经实验室研发、中试、工业化试验等环节,最终实现成果转化。该成果解决了纤维类非粮生物基“废料”蛋白饲料化过程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实现纤维类非粮原料到蛋白饲料的转化。成果在5家发酵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产品在饲料头部企业推广,在5座牧场开展连续6个月饲喂试验,奶牛产奶量提高1.5公斤/头/天,乳脂、乳蛋白和总固形物亦有不同程度提高。该成果使发酵企业每吨产品获经济效益1000余元,11000头奶牛的规模化牧场年新增利润近800万元。相关成果助力内蒙古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展绿色制造并延长产业链,为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提供复合型优质饲料,为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3.工业催化剂开发与应用:白杰教授团队围绕新型绿色化工过程中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将所开发催化材料应用到煤化工下游副产品高值化转化利用。依托前期研究成果,获批呼和浩特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总金额1850万元),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煤制乙二醇中间产物乙醇酸高值化利用途径,助力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Fuel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4名、硕士60余名,为自治区新型绿色化工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4、二氧化碳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相关研究:竺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二氧化碳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研究,围绕超临界二氧化碳应用、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以及二氧化碳活化化学转化制备高值化医药中间体等工作开展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与乌兰察布市珂玛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承担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开展无机硫催化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精细化学品研究工作,建立了合成咪唑烷酮、噻唑烷二酮与草除灵乙酯等化工或医药中间体的小试工艺方法,目前正在设计开发部分精细化学品连续化生产的多项工艺技术示范路线,为煤化工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废气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颖的应用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在国内外知名期刊Green Chemistry、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有机化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培养博士20名、硕士200余名,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自治区化工产业节能减排和助力自治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服务。
社会服务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化工领域留学生培养,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开展良好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主办、承办、协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年均3次,邀请国家级人才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年均20余场次,推动区内外在各方面的交流。学科牵头成立内蒙古新型化工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全面推进新型化工相关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加强产学研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学科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形式,打破封闭局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成为自治区政府的“智库”;参与科技服务社会体系建设或志愿者公益服务;向社会开放科研教学设施,共享学校资源。学科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传播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科技报国的爱国热情,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学科以化学学科“英才计划”学习活动为抓手,对接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师大附中等10所高中,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乌兰察布新材料产业开发区等企业举办化工安全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管理学、特种设备安全、化工安全与环保、职业卫生、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安全实操等。学科多形式、全方位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切实发挥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作用。
结尾语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将紧密聚焦自治区“两件大事”,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推动自治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现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产业链深耕不辍,依托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努力提升自身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服务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能力,全力推进自治区新型化工产业的发展,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和技术,为全力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