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人才、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他们普遍学历层次较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眼界开拓,在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展示青年教师潜心研究、刻苦钻研的认真态度,在基础研究、产学研用方面积极探索的良好势头,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我校党委宣传部联合科技处,推出“科研骨干青年教师”系列报道,选取了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产学研用结合上取得一定成绩,具有一定影响力,不同学科领域的的5位青年教师代表,以专题报道的形式陆续进行展示,以期关注。
走在草原微波遥感应用研究的最前沿
——记信息工程学院黄平平副教授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已经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以合成孔径雷达(SAR)为代表的微波遥感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高分遥感体系的日益完善,微波遥感数据获取的瓶颈逐渐被突破,以高分体系建设为目的的微波遥感应用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看似神秘的研究领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就有这样一位青年教师,始终走在微波遥感应用研究的最前沿,他就是黄平平副教授。
自2010年9月到校工作以来,黄平平老师在SAR系统设计,信号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提出多种高效成像处理算法,获得了行业用户的认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遥感应用需求,发展了SAR数据草原土壤湿度反演和沙漠化监测方法,实现了微波遥感对草原生态监测的应用,提升了草原生态遥感监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他参与了多个国家重大合成孔径雷达型号项目,到校后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地区基金以及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和横向项目15项;获第三届(2014年)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青年创新基金论文奖,2011/2013年度中国环境遥感突出贡献奖;入选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草原遥感应用注册软件2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黄平平老师曾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毕业时,他婉言谢绝导师的挽留,毅然来到内蒙古,成为内工大一名青年教师。放弃北京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内蒙着实让人不解,但黄平平老师却显得很平静。他说,内蒙古地广人稀和相对平坦的地理环境是微波遥感科研与应用的天然试验场,区域内拥有多个遥感试验场,便于开展定量遥感研究。而且,草原产业拥有30年以上的地面采样和遥感数据,为微波遥感应用和真实性验证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对于一个痴迷微波遥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这才是最大的诱惑。他非常希望自己可以为自治区微波遥感应用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青年人强烈的探索欲,也使他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只有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满足他对科研的向往。
几年来,他走遍内蒙古草原,完成了大量的实地试验和数据采集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了解行业用户遥感需求的同时介绍微波遥感的优势,得到自治区相关单位的支持,在四子王旗草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等区域,开展了微波遥感草原监测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创了内蒙古微波遥感应用的先河,被聘为内蒙古遥感中心微波遥感首席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微波遥感专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数字草原与灾害预警技术储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为更好地凝练队伍, 2014年6月,他主持筹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雷达领域科研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并负责了雷达技术及遥感应用创新团队,致力于团队的建设与成员的培养。同年9月,他作为执行主席与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多源遥感数据在草原生态监测、植被及地表参数反演中的应用”的国际研讨会,并与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围绕自治区草原遥感监测的需求,从草原生态保护、地表参数反演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展开交流。2014年11月,因其在直升机载弧形阵列雷达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应邀为第三届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作大会特邀报告。2015年6月,应邀出席了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东亚峰会空间信息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东盟研讨会,并做雷达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预警方面的大会报告。相关学术活动推进了团队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密不可分,但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热点话题,在这个问题上黄平平老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个紧密的整体,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科研又是提升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中的规律、方法和思想融入教学可以使日常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易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加强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平平老师多年来潜心科研,成就背后是他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辛勤付出的汗水。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他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他认为科研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乐趣。而且他更喜欢在晚上进行科研工作,因为宁静的夜晚,没有琐事烦扰,一心只在科研,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他喜欢带着自己的研究生踏上广袤的草原,将所学所想付诸实践。他说:“年轻人的思想如草原般广阔,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是人生一大乐事。”
(供稿:宣传部 安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