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劳身 行胜于言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杨桔材教授
在前不久结束的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桔材教授被授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由他主持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掺杂硅簇结构及性质研究”获得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授奖人),是该奖项2013年度唯一的一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杨老师踏实教学、潜心科研的认可和鼓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带着进一步了解“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日常教研生活的愿望,记者在杨老师的实验室对他进行了采访。谈起获奖感受,他的表现非常平静:“获奖是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手握成果不自满,身负荣誉不自大。记者本想通过采访了解杨老师更多的治学经验,但敏于行、讷于言的杨老师淡然地说“教师做科研还是要讲究‘静其心,劳其身’”。
踏实教学勤耕耘
身为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桔材老师坚持给本科生讲授《环境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最新知识、走近学科前沿,他经常查阅中外文献,把新案例、新理论、新工艺补充到本科教学课程中。
作为一名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杨桔材并不依赖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反而在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技艺和丰富教学手段上大费心血。杨老师在课前精心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充分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把传统的板书和现代多媒体、动画等方式结合起来,这些努力不但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轻松许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杨老师善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杨老师还有一个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秘笈:课上录音、课后总结。每次上课都用录音笔进行录音,课后通过听录音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自己在下一次讲课的时候,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
谈到对研究生的指导,杨桔材教授表示他更倾向于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论文开题是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杨老师对其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不做指定题目,而是开列相关研究方向的中外参考书目,让学生在阅读文献中寻找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确定研究方向、撰写选题报告。这样的选题模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切入学科前沿,了解专业领域内最高水平和最新科技动态,还可以促使研究生边阅读、边思考,学会在阅读中寻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研究中印证自己的思想。通过这种选题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开拓创新、深入研究,可谓受益终生。在研究生教学中,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科研习惯的养成。例如,有些刚入学的研究生对撰写科技论文不太熟悉,论文写作还采用以往的写作手法,夹带感情色彩。杨老师在审阅过程中细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耐心教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标准,学生发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
潜心科研孺子牛
大量的教学任务并没有羁绊杨桔材开展科研创新的步伐,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五项。
杨桔材先后主持了内蒙古教育厅项目 “SinR (n=1,2,3…, R=Li,Na,K)的结构、热化学及电子亲和能的研究”;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硅氢双原子簇结构、热化学和动力学性质的研究”;内蒙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人才资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土金属掺杂硅团簇的结构及性质研究”等项目。至目前,发表文章SCI他引次数超过170次,课题培养出两名优秀博士毕业生和两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杨老师是如何协调本硕博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的呢?这是青年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初、高中单纯讲授基础知识,大学是创新思想的研究过程,脱离研究不适用于大学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他提到,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首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增长见识、更新知识,尤其是加大对国外文献的阅读量,因为前沿科研论文主要以外文文献为主,要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加强对相关专业领域前沿的认知。
杨老师始终将团队建设看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积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现已完成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化学分子设计和模拟创新团队的组建。他说:争取早日把这个团队打造成自治区级创新团队,经过不断进取,再接再厉,让这个团队的科研成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个团队的主攻内容是计算化学通过模拟促进实验,这是2014年化学领域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并将在鲜明的计算化学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向工业催化、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和制药工程等学科渗透,通过计算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各个专业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夯实基础化学学科,做强相关专业学科。杨老师表示,今后团队将通过在不同专业领域渗入和应用,增加新的创新点,产生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承担重大项目,通过产学研结合,形成实用化的技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在记者问到,您在团队中如何发挥核心作用时,杨老师只是谦逊的一笑。
在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之前,杨桔材老师还获得过2003年度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10年“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1年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不难想象,这么多的成就和荣誉,需要多少汗水来浇灌。记者本希望从杨老师这里挖掘出我校专家、学者成功的案例,却没想到杨师对自己的剖析非常简单:“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不久招考的大学生,那时候的青年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和满腔的抱负。当我走上讲台之后,青年时的理想逐渐沉淀为对学生的责任和关怀,那就是要尽心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材。”
对杨桔材老师的采访结束后,“静其心,劳其身”这句话萦绕耳畔,久不消散。被理想和信念召唤的青年杨桔材,在工大教学科研领域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八年,从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桃李满园、硕果累累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杨老师秉持和坚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原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获得师生一致的好评。如今的杨老师荣誉在身、光环萦绕,但他依然潜心科研、竭力教学,并乐在其中。杨桔材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校“唯实尚行”的校风——基础扎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为人诚实、工作务实、尊崇实践。杨老师静心劳身、行胜于言,这大概也是他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的原因之一吧。
(记者:宣传部 张媛 编辑:白杨)
|